黄疸的原理、成因、症状、危害及预防和缓解措施解析

        新生儿黄疸是我踩的第一个母乳教的坑。相信很多新手妈妈和我一样,一开始都想尝试纯胸喂母乳的喂养方式。也相信按需喂养的真理。实际上,我们忽略了温湿度和衣着甚至热带理念带来的严重影响。

         举个极端的例子,我生完儿子快快的第三天出院回到家。因为我妈怕冷,家里温度开到78度左右,她还要穿2件羊毛衫。而3天大的快快用厚棉被包着安静的呆在婴儿安全座椅里“睡觉”,满脸潮红堪比高原红,唇纹非常明显,嘴唇干裂出血,皮肤干燥起皮甚至干裂出血。到点喂奶才吃胸,不叫醒也不醒来主动要吃。每三小时抱起来喂一次胸(其实这时只有初乳还没有涨奶,但是也保证每次一刻不停吃至少30-40分钟,没有额外补水奶)。即便是胸喂如此照书执行,也是24小时没有便便和尿尿。给儿医打电话,让立马上液体奶。快快一口气喝下60ml液体奶,震惊全场。当时就立马尿了一点点,尿布出现一条蓝线。

        至此,我才幡然醒悟,初乳就能饱的真理实在不适合我家。我迅速的搜索了下面的内容才知道我儿子当时其实是重度脱水、黄疸严重导致昏睡,被我们误认为是吃饱了睡得香。

        所以这篇文章,请务必与《新生儿脱水的症状、原因、危害与预防和缓解》一起阅读理解。

         关于新生儿黄疸和胆红素的内容,在百度百科里有非常详细的说明,我们需将两者结合起来看。本文就不扩展溶血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了,重点讲饥饿性黄疸的内容,因为这是最普遍却最容易被忽视的黄疸。

一、黄疸的原理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上述提到的胆红素的代谢异常是怎样一个过程呢?

          胆红素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经胆道随胆汁排入肠内,被细胞还原为尿(粪)胆素原。绝大部分尿(粪)胆素原随粪便排出,小部分(约1/10)被肠粘膜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窦。到达肝窦的尿(粪)胆素原,大部分通过肝脏又重新随胆汁由胆道排出(肝肠循环),仅有小部分经体循环,通过肾脏排出。

二、黄疸的成因

1、 饥饿性黄疸的成因

         由上述原理可知,胆红素需要变成尿(粪)胆素原通过屎尿排出体外,才不至于使黄疸加重。然而,在新生儿出生的三五天内,因开奶晚,纯胸喂吃不饱,导致屎尿太少甚至没有屎尿,胆红素无法通过屎尿排出体外,只能囤积在体内从而加重黄疸。

         而我们华人又有热带宝宝的传统。室温高湿度低穿的又多。导致宝宝像时时刻刻置身缺水的沙漠,体内的水分更多的通过汗气排出体外,致使胆红素无法通过尿尿和便便排出体外。极端的例子就是文章一开头我儿子当时碰到的饥饿和脱水杂糅一起的更严重的黄疸。

          所以,大家认识到新生儿屎尿个数的重要性了吗?赶紧做好喂奶和屎尿的记录吧。

2、母乳性黄疸的成因

        在新生儿黄疸中有一种称为母乳性黄疸,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逐渐加重、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10天左右,然后逐渐减轻,3~12周恢复正常。此间哺乳、发育等均正常,大便色黄或淡白。病因尚不清楚,有专家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肝——肠循环增加有关;新生儿小肠内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此酶主要来源于母乳,这种酶可以催化结合胆红素变成游离胆红索,使肠内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加之乳婴的肠蠕动较慢,致使吸收增多而出现母乳性黄疸。结合上述胆红素的代谢,这种说法反倒印证了屎尿数量太少,造成胆红素重吸收囤积体内加重黄疸。

3、溶血性黄疸的成因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由于妈妈对胎儿的血液产生抗体,而抗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中,破坏胎儿的红血球,造成胎儿产生贫血的现象。出生后因为胆红素的量太多,便形成了黄疸。与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所产生的黄疸不同,刚出生时就有严重的黄疸,有可能会发生脑性麻痹和幼儿听障等后遗症。可以通过光疗和输血方法治疗。家长需随时观察一旦发现不对需及时送医。怀孕产检时,妇产科医生也会做检查并采取相关治疗措施。生产时医院也会通过比对新生儿与母亲的血型等方法来检测和排除溶血性黄疸。

三、饥饿性黄疸的症状

         1、皮肤与粘膜发黄,巩膜(眼白)发黄、屎尿发黄等。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动,少吃或体温不稳定等。

         2、家长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婴儿皮肤是否有黄染。皮肤黄染的程度一般为: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疸;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染,为重度黄疸。

        3、若新生儿黄疸很深且持续不退,而且有嗜睡、吮奶无力、肌肉呈瘫痪状等神经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有尖叫、目光凝视、肌张力增高、抽痉、呕吐等症状,这是血中的胆红素进入了大脑,与脑组织结合,严重损伤了脑神经即为核黄疸。重症者会有痴呆后遗症。

         4、脱水的症状:少屎少尿,甚至24小时无屎无尿,嘴唇干裂起皮,脚腕皮肤起皮出血,满脸潮红、热疹此消彼长、昏睡不哭闹也不求吃奶。有时会出现血尿结晶,可以在尿布上发现粉色的印记。(更多脱水的症状可以点《新生儿脱水的症状、原因、危害与预防和缓解》)

四、黄疸的危害

         1、早期新生儿轻度黄疸不会有严重后果,但重度黄疸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核黄疸不仅危及生命,幸存者可因神经系统受损终生致残。中、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听觉损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

         2、黄疸引发的嗜睡、少吃少动或体温不稳定等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宝宝吃够了奶而满足的睡觉,不需要喂奶,太冷需要添衣导致脱水,反而恶性循环,加重黄疸的程度。

五、如何预防及缓解黄疸

         1、母乳喂养的妈妈,应忌吃含有胡萝卜素的胡萝卜、南瓜、西红柿、柑桔等食物,避免假性黄疸影响诊断。

        2、做好预防脱水的措施。这里再复制一遍重点强调。

        A、调整室温和湿度到舒适程度。美国儿医的推荐是温度不宜超过70华氏度(相当于21摄氏度),湿度以50-60%RH为宜。空调、温湿度计和加湿器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如果大人觉得人,可以自己多穿衣服。

         B、不要捂着宝宝,穿衣需适度,应尽量使用透气纯棉衣物,如AA的纱布巾、床单等。一般一件连体衣和纱布包巾就够了。而很多国内的衣服又厚又不是全棉,一定要看清楚成分标。

        C、要学会分辨自己是否已经开奶,奶水是否充足,宝宝摄入是否足够。6个月前的宝宝尽量不要喂水,只要喝入足够的奶水,水分摄入就已足够,因为奶水里大部分成分就是水分。(点击查阅《如何正确衔乳、迅速开奶、通乳、避免堵奶》补充相关知识)

         D、做好宝宝吃奶和屎尿的记录,便于宝宝是否脱水的自我诊断。在下奶前,宝宝吃了浓厚营养的初乳后,每天应有至少1-2个尿布;下奶后,应有5-6个尿布。五天内的新生儿连续24小时的湿尿布量应不小于6个。一个月内的新生儿每天应至少有3个屎尿布,而且出生五天后,便便应变成金黄色。

        E、及时观察宝宝的皮肤、嘴唇、前囟门、屎尿性状、精神状况等有没有出现脱水症状。

        3、多吃多拉,母乳不够就上液体奶或奶粉,即使你是母乳教的狂热粉丝,也应以宝宝的健康为前提,纯母乳喂养固然重要,但也不能急于一时。只有多吃多拉才会降低胆红素浓度(晒太阳只是让胆红素具有水溶性,但并不会分解胆红素)。

        4、严重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视情况进行药物治疗、蓝光治疗、换血等方法救治。国内的儿医也有开茵栀黄给新生儿去黄。但其原理是通过腹泻达到多尿多便去黄的效果。有点舍本逐末更容易引起脱水的症状。而多吃防脱水才是根治的方法。而茵栀黄已被禁用于婴儿。药监局2017年发文明确指出“茵栀黄注射液新生儿和婴幼儿禁用,茵栀黄口服液也会引起腹泻、呕吐和皮疹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5、晒太阳。光疗主要以蓝光为主,不是紫外线。普通玻璃是可以透蓝光的,所以当室外温度不适宜的时候,避免感冒或者晒伤比降低胆红素浓度要重要的多,建议调整室内温度,隔着玻璃晒太阳。

【案例分享】

        在休斯顿做月嫂时,下飞机当天就和刚出生三四天的男宝去看儿医,因黄疸过高直接被要求住院。刚好碰到一个思想比较激进的儿医,直接就让挂盐水同时照蓝光。那护士技术有限,扎完双手扎双脚,终于在脚上扎成功了,直接把我看得眼泪都掉下了。

【原创声明】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2人评论了“黄疸的原理、成因、症状、危害及预防和缓解措施解析”

  1. Pingback: 新生儿脱水的症状、原因、危害与预防和缓解 – 圣诞妈妈网

发表评论